中医与工艺美术■奈±工艺美术品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工艺美术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完全是一个孤立的陈设品.它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无任是古代的青铜器、瓷器.还是现代的玻璃制品等无不如此。虽然,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生活中工—一艺美术品有更进一步走向纯装饰化的趋势。但是,工艺美术品的生命之源就是生活。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于2004年10月在浦东新校区建成并对外开放.为中国最早建立和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医史专业博物馆。馆藏自石器时代至近现代中医药文物余件,重点反映五千年来中医药学发展的史实和主要成就。馆中陈列的许多中医药物器具,无论是针灸铜人还是陶瓷药罐等都是渊博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一个缩影。獬豸铜熏公元前4500年,我们的祖先已发现一些芳香植物具有治疗某些疾病的功效。古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又从生活中领悟了香熏具有杀菌、驱虫、镇静、安抚、舒缓等作用,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疾病方法。每年端午节熏燃艾叶、菖蒲等各种植熏杀越冬后的各种害虫.以减少夏季的一些流行性疾病。香熏用的香料主要有艾叶、菖蒲、玫瑰、山茶油、松脂、乳香、沉香、薄荷、檀香.广藿香、郁金香等,用以驱逐秽气、杀虫灭菌.对一些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记载.是由郁金香和黑黍酿造的芳香药酒。郁金香又称玉金,含挥发油成分.在中医学上有行气解郁的功用。乳香是一种树脂.有强烈的渗透性及舒缓神经作用.故此.中医治疗跌打损伤的处方大多用乳香、没药这两种药物以止痛。乳香也对精神恐惧.情绪波动有明显镇静效果。中国古代的香熏器具主要是香炉.在里面点燃炭火,时时撒上香料散香。香炉究竟始于何时,比较多的说法是汉朝初期。从汉墓出土的博山炉可以认为是中国香炉的始祖。博山炉因为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空中冒出.有如云雾缭绕.如入仙境。明朝时香炉的制造工艺更达到鼎盛时期。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一楼展出的医学文物獬豸熏.是明朝香熏器皿.铜质.铸造工艺精湛.造型古朴雄浑。獬豸昂首怒目,威武严正地镇守在博物馆楼大厅入口处。此器头部可掀开.体内放置点燃的香料药物.香熏室内之用。此獬豸头顶正中有一尖角.向前弯成弧状.如犀牛角。左右两耳尖耸.如兔耳。双目鼓突.两眉各由五个漩涡状的连续云纹组成。阔口及其夸张.与獬豸面部同宽.香熏时烟雾从口中袅袅飘出.香气四溢.有通神明.爽身心.驱飞蚊.除秽气作用。颈部由漩涡状连续云纹装饰.项下饰有葫芦,也是吉祥之物。尾巴呈球面状.火焰图纹,中间凸起。此獬豸身躯饱满、硕状.四足生风.威风凛凛。獬豸是古籍中的一种神兽.《述异己》”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相传皋陶为舜帝时的“大理”.即掌管刑法的官员。皋陶总第85期75决狱明白,执法公正,遇到曲直难断之时.便放出独角神羊,凡獬豸顶触者.则是有罪之人。因此獬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誉为明辨是非.执法公正的象征.具威慑邪恶的法力。獬豸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动物.它的形象最早来自于羊,东汉以后獬豸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种牛身兽。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展出的明朝獬豸熏.獬豸形象演变成集多种动物特点于一身的瑞兽牛眼、牛鼻、犀牛角、兔耳、狮身。希望瑞兽獬豸熏能把吉祥平安带给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参观的每一位观众。乾隆九年铸造的针灸铜人历史上.由政府组织编修的医书有多部,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敕命太医院院判吴谦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医宗金鉴》.是较有影响的一部。《医宗金鉴》于乾隆七年(1742年)刊行.为武英殿聚珍本。书成后.乾隆皇帝命工匠铸造针灸铜人一批.以嘉奖所有参加编纂这部书的人员。但流传至今,仅存一尊.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医学文物价值.这尊针灸铜人现珍藏在中医药博物馆二楼针灸推拿专题馆中.是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收藏的这尊针灸铜人历经沧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上名医丁济万偶听别人谈起,在北平曾见过一尊清朝针灸铜人.于是不辞劳苦,多次赴北平访寻,终于用重金购得。当时正值战乱,从北平回上海途中.一路过关越卡,多遇险情.丁济万先生历经曲折.遂将针灸铜人带回上海.并捐赠给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足见他对中医事业的挚爱。针灸铜人置于一个长方形锦盒内.是一老妪形象.双耳硕大.耳垂饱满,面目慈善,笑容可掬.额上有三道深深的皱纹.嘴角上扬.鼻子高耸.双目笑成弯月状。老妪右手臂手心向前.左手臂手心向背,双乳及肚脐内陷.腹部隆起,四肢瘦削,表现出了老年妇